哈工大深圳的认可度(哈工深和清华深研院哪个好)




其实哈工大深圳的认可度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哈工深和清华深研院哪个好,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哈工大深圳的认可度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怎么样
  2. 哈工大深圳研究院怎么样
  3.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怎么样

一、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怎么样

1、深研院2000年左右才开始招生的,成立时间比较短,在社会上认知度一般,主要是为了给深圳提供人才,和本部是有区别的,还是本部好一些,如果你毕业想在深圳工作,那去那边应该好一些,不过听老师说深研院那边的招聘会比较少,很多学生还要千里迢迢回到本部参加招聘会,而且那边的科研硬件条件是没法和本部相比的,师资力量也是不能和本部比的,自动化的还是去本部吧,自动化是航院最好的专业,也是工大的知名专业,好的导师都在本部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

2、最近在论坛中看到很多朋友老问我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的情况,我就我知道的给大家提供点信息,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深圳政府合作创办的以培养研究生层次人才为主的办学实体,是深圳大学城引进的三家高校之一,深圳研究生院的家使哈工大实现了”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的战略格局,深圳研究生院建设发展定位以”大哈工大”的概念为指导,在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指导下,把深圳研究生院建设成研究型,开放型,国际化的创新人才培养和前沿应用科学研究的基地,他致力于为深圳及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3、那边和清华,北大是邻居,和国际接轨,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授课,师资比较强,博士率100%,海归60%,35岁以下的博士50%,是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在学校期间每个月补助600块,我也没有去过那边,我一个朋友她在深圳研究生院读硕士,说挺好的.

4、到底是本部好还是深圳好,其实本部和深圳应该是培养的方向不一样,所以可比性也不是太大,本部的实验设备比较的好,那边的实验室好象正在建设中,各有各的优点我也不好评论,不过我去复试的时候听一个人说如果想搞科研,读博士那就报考本部,如果想工作那就报考深圳,如果想混那就报考威海,或许他说的对,06年之前本部和深圳是在一起招生的,但是06年是分别单独招生的,以前深圳的分数比本部相对而言是低点,但是从06年开始深圳的分数也开始比较的高了,今年深圳的最高分422分,如果明年还继续是单独招生的话,那也不好说到底是本部好考还是深圳好考就不好说了,因为听说那边办的不错,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青睐,南方许多考生一直知道哈工大的工科很强,但是忍受不了北方的寒冷,现在他们看好深圳研究生院,报考的人数也在上升,深圳的分数将来和本部差不多,还有可能超过本部,这都不好说了,所以07年报考哈工大的朋友需要多思考,考虑明白了再报考,因为它的公费是按第一志愿来的,如果你志愿报的不好,别说是公费有可能都上不了,今年去威海的全是自费了,深圳公费是40%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去那呼吸一下改革的新鲜空气也挺好的.

二、哈工大深圳研究院怎么样

我就是哈工大的,我同学有在那边上学的。其实是这样,深圳那边的专业不是特别多,不过老师都是博士,绝大多数有海外背景,按理说对于一个成绩不上不下的学生来说,性价比还行。毕竟深圳那边的机会比较多的。虽说于北大清华的研究生院做邻居,不过那两所学校的知名程度在当地不哈大深院。再一个就是有人会从哈尔滨那边调剂到那边,不过是哈工大统一划线,这点你明白吧?我之前在我们导员那边看过深圳那边的就业情况,我看到的学生签约的月薪都过了万,大概有7、8人吧,当然有的人没往上登呢,还有就是南方发达城市月薪过万也很多的。至于通信呢,专业肯定是不如哈尔滨的,毕竟学校久积淀深,有很多老教授老学者,有很多国家科研项目,实验室、教授就是这样,僧多粥少,其实很多学校都这样,这也是中国研究生培养的弊病。

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怎么样

据报道的,深圳经济发达,但文化教育落后,深圳大学又不成器。为此,深圳市政府邀请清华、北大、哈工大(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所顶尖大学来深圳办了研究生院,只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搞得最好,出了许多成果,深圳市政府又不断进一步加强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合作。2011年3月6日梁北汉说,深圳市政府和哈工大于2002年合作创办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9年来为深圳聚集、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在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促进深圳经济产业升级、提升深圳城市文化内涵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请看: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

随着2010年步入尾声,2011年元旦和春节也即将来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本年度的第一波招聘“大潮”也渐渐平息,全国各地的毕业生们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在为继续寻觅合适的职位而废寝忘食,也有人已经与心仪的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深圳研究生院2011届硕士毕业生们在求职大军中过关斩将,频频传来喜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部2009级材料学硕士生黄卓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科部2009级电气工程硕士生罗佳华就是其中的两位幸运儿。

知名企业争先恐后毕业生捷报频传

经历了近两个月的等待,11月初,黄卓终于接到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录用通知书。“对我来说,这应该算是一个小小的转行。”就读于材料学专业的黄卓应聘的是工程工艺工程师职位,被录用的是芯片工程师,“我现在每天从实验室回到寝室,都要坚持学习有关芯片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再经历入职后3个月的培训期,我想我应该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了。”他自信地说。

在深圳研究生院就业协会担任副主席的黄卓,对于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关注。“今年就业形势很好”,他将其形容为“大河没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身为2009级材料班班长的他,统计了班级同学目前的就业情况,全班45人已有39人确定了就业去向,其中不乏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二院、国家电网公司、因特尔公司等热门单位。他认为今年就业形势好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形势好转,很多企业需要增添人力,就业机会大大增加。对此,已经被艾默生(中国)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录用的罗佳华也有同样的感触:“今年电力行业的很多名企都早早出来‘抢人’,不少同学已经跟中兴通讯、华为技术、上海台达等著名企业签订了协议。”

学生发展处(部)负责就业工作的顾文蕙介绍,今年学院的研究生就业形势好过去年,“今年参加深圳研究生院主办的深圳大学城人才招聘会的用人单位超过100家,为历年规模最大。”此外,来深圳研究生院招聘宣讲的单位全部是国内外知名企业,据统计,连续五年来深圳研究生院招聘的公司包括西门子迈迪特(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日立环球存储产品(深圳)有限公司、深圳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等。顾文蕙说,为使深圳研究生院毕业生顺利就业并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学院和深圳市乃至全国众多知名企业联系密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四年来都将我院作为全国校园招聘的第一站;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学院的大力争取下,在今年11月首次来我院举办了专场招聘会。”

记者从学生发展处(部)处长俞晓国口中得知,今年深圳研究生院有40余位毕业生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约,较去年翻了一番。俞晓国说,华为招聘负责人曾谈到深圳研究生院毕业生吸引人之处,一方面是参与项目经验丰富,科研和动手能力较强;另一方面是做事认真、踏实肯干,这一风格深受华为公司技术管理人员的赏识;此外,深圳研究生院毕业生对华为认同度较高,且对相关科研信息的掌握较全面,能够很快地融入公司氛围,适应工作岗位。

俞晓国还介绍,深圳研究生院今年10月与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签署了《共建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的合作协议书》,通过加强与深圳市政府的合作,积极促进学生就业。深圳市人才中心将为签约高校设立“毕业生深圳就业服务基地”,为其提供毕业生就业推介、人事档案管理、实习推介、就业技能培训等综合配套专项服务。学院和深圳市人才中心有效合作,一道为毕业生们的求职路保驾护航。

培养模式自主选择学术应用双管齐下

聊起找工作的经历,两位毕业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学院的特色培养模式和导师对他们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着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无疑是影响毕业生质量和求职门槛的关键。

罗佳华是典型的实验室培养出来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平日里长期“驻扎”实验室。提起导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中心主任张东来,这位不善言辞的小伙儿却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张老师每周都会给我们开会,聊学习、聊工作、聊生活,什么话题都可以交流。有他在身边督促着,进步很快。”在罗佳华眼里,导师不仅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为人处事的经验也十分丰富。“他常常指导我们哪些事是最重要的要先做,或是一些关键的事要怎么做才能达到效果。”罗佳华说找工作时,张东来常叮嘱他们怎么面试、怎么准备,着装、表达要注意些什么。“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说面试一定要表现得自信不怯场,尤其在‘技术面试’时,这一点让我很受用”。当记者问起他算不算张东来的得意门生时,罗佳华笑答:“算是众多之一吧……”,表情里带着几分腼腆和几分自信。

而黄卓提到自己的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部主任李明雨时也是滔滔不绝:“李老师时常叮嘱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前要有计划,执时行要积极稳妥。”而对于找工作,李老师则嘱咐大家应把工作做在平时,要根据社会需求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对于实验室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两种模式的区别,罗佳华的理解是前者偏重理论,后者偏重实践。当然这只是培养过程的区别,和毕业时的职业选择没有绝对的联系。罗佳华说,身边很多实验室培养的硕士生毕业时选择了去企业就业,同样,校企联合培养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攻博也未尝不可。罗佳华认为,在实验室学习,接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可能更全面更深入,这更符合他个人的发展定位和学习需要。关于最新推出的“学术型”、“应用型”培养类别之分,罗佳华说,大部分同学对此并不了解,所以产生了诸多困惑。黄卓也提到,不少学生担心,不同培养类别的选择是否会体现在毕业证书上,最终导致证书“含金量”存在差异呢?

记者了解到,除了传统的全日制工学硕士外,2009年起,深圳研究生院招收了第一届全日制工程硕士。对此,俞晓国说,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全日制工学硕士和全日制工程硕士在招生时就已作了区分,毕业时也会拿到相应的学位,不会受到培养模式的影响。

教务处副处长王昕告诉记者,根据学校本部的相关要求,今年深圳研究生院已经进行了全日制工学硕士分类培养的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学术研究型培养系列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为将来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应用研究型培养系列侧重于对研究生工程或管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截至日前,深圳研究生院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到99%,其中,4成以上毕业生选择留在深圳工作,前往京沪深就业的比例为51.8%。根据各学科部对345位毕业生第一份签约工作薪酬情况进行调查,月薪5000元至9000元的比例占到75%以上,月薪7000元至9000元的人数比例为50.7%,月薪超过一万元的占到4.9%。

在深圳研究生院特色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类别不断创新与完善过程中,相信深圳研究生院会向深圳市乃至全国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国家发展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