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考研(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




北京大学考研,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

【发布声明】本文源自学生投稿,转载请申请。

【推荐理由】“30岁考研晚不晚?“,我就是答案!

*北大347备考咨询

选择与努力同等重要

我时常会看到一些“30岁考研晚不晚?或35岁还在彷徨之类的帖子”,而此刻的我已经即将要告别我的30年代,进入“不惑”的时期。因此我想对说,或许你有些许的自我怀疑,但请别让别人的评判标准来对自己划线,任何的事,最重要是要迈出第一步。

我的择校过程很快速,我,35+岁,创业者,跨考,在职,一战,有研究生的学历学位,本科与研究生的母校都是双一流。不得不承认这的确给了我择校的勇气,但同时我也有着异常明显的短板,由于从小偏科的严重,我的英文水平很差,初始英文成绩是上岸所有同窗中的倒数第一。

So,北大于我,就像遥不可及的梦想,所幸,我从不喜欢给自己下定论,我相信热爱足以点燃内心的动力。因此,我开始搜寻学校的相关信息,专业书籍,报考人数,录取情况等。

我认为所谓最好,最恰当的选择是你要知道“need”和“want”的距离,如果你的需要是要有研究生的学历,而想要是有一所名校学历。

那我倾向给予靠近“need”的择校。而我的需要是学习或者学术知识本身,想要的是名校更多优质的师资力量与科研资源。因此我选择了“want”。

考研之路充斥了太多的信息,太多的杂音,这条奔跑之路不断会有不同的手伸出来,推你一把或者拉你一下,因此,目标的明确与努力同等重要,心无旁骛才能专注,而专注本身是足以让你战胜内心怯懦的一种力量。

那么具体关于“选择”的建议:

1、综合评估自身的优劣势(比如知识储备情况、英语水平、备考时间、经济实力等)。

2、目标学校的相关信息,同等条件备选学校信息(比如录取比、出题方式、侧重点等)。

3、对于不确定且模糊的信息与判断,请借助他人(比如已上岸的学长学姐、培训机构的老师,周边的朋友)对自己的评价来评断,毕竟我们的自我建构中他人评价是重要一环。

4、最后明确自己的需要与想要。做出偏向选择。

5、我们总是对未选的路产生更多的后悔,这是正常心理,然而考研的路需要的是你专注于目之所及的脚下。因此慎重选择,然后唯一剩下的就是全力以赴走下去。

全科复习规划

1.英语复习

首先,作为一个英文学渣,我的复习经验大概不值得借鉴。

2.政治复习

其次关于政治的复习,9月开始足以,跟随哪位大咖老师我认为都可,只要不串门就好,毕竟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政治这两年时政越来越多,多关心国家大事还是很重要的,五科里,马原的基础知识重要,其次是思修,这两门的基础知识还是值得啃一啃的。

此外,一定的做题技巧还是值得学习的,具体请听从大咖老师的叮嘱。

3.应用心理347专业课复习

专业课的学习,北大是11门大类,16本书(其中实心、发心、普心、社心、管心各2本)

课业负担还是很重的。我是从3月开始到7月完成第一轮书本的阅读以及知识框架的梳理;8-9月完成第二轮的复习+框 架知识点背诵;10月-11月第二轮全知识点背诵;12月第三轮背诵+精炼知识点及对比背诵。

高效学习的tips

1、学习顺序的重要性

强化的理论教会我们,我们需要一定的奖赏来强化我们的行为,因此当你的框架感还很缺乏时,学习过程中的奖赏与成就感很重要,可以普心开始先找寻自己学习的兴奋点,比如那些知识点能让你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欣快,那些可能是你暂时觉得乏味的。

对于那些《普心》中可以独立的科目,可一定程度的放弃,已加快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有效调整节奏。

2、框架的重要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延展的逻辑性,建议第一遍啃书的时候,就要建立整本书的大框架,并将章节一定归类,然后再逐步将框架填充,梳理章节内的逻辑和联系。

无需苛求在第一遍啃书的时候就建立科目之间的联系,容易给自己太重的负担,而产生焦虑。建立框架的时候可以用“泛化”套用已梳理的逻辑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效率,比如感觉与知觉的框架逻辑相同,比如发心中可按普心的类别梳理发展阶段的情况等。

此外,在补充框架的时候,需要着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区别。以便于提升后续背诵的效率。

3、外部支持的重要性

当我们压力感很大的时候,社会支持是很重要的,学习也是如此,想要高效的吸收知识点,专业的老师指导是我们事半功倍的助力,我在最初就选择了勤思的课程,不论是基础科目知识的讲解,还是《实统测》工具课程的梳理,勤思的老师们都给了很大的帮助。

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慧慧老师,我还记得我起初自己学习《实心》这门课的时候,比较迷茫,但慧慧老师的“郭秀艳版课程“不仅让我茅塞顿开,更重要的是让我get到了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

通过不同的实验操作,分离不同的心理现象,那种通过探索而最终“揭秘”的过程让我很着迷。而且慧慧老师的课程是非常有层次的。

不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你都可以从慧慧的思路中得到启迪,所以《7天实验设计》《21个研究范式》你值得拥有。

除了我最爱的慧慧老师,如果你听过讲《社心》的娜娜老师的课程,你就会懂得一个框架逻辑清晰的老师帮你梳理知识点是多么的高效,简直神之助力

还有《管心》与《发心》的姝荣老师,讲课的时候层层递进且温柔,《人格》《变态》《咨询》三件套的超越老师,不仅知识串的非常通透关键讲课还幽默感十足。

至于在任何地方都可见的统计王,没啥可挑剔的,北大初试不考统计计算的我,王老师的各个版本我无一落下。

除了课程老师,顾问师老师也超nice,日常会给我一些学习的建议,还常常会询问我学习的进度,在我需要的时候帮我舒缓压力和情绪,更让我感动的是,师老师是第一个告知我进入了复试大名单的,总而言之,好的良师将是你前进路上的永动力。

4、外显+内隐帮你有效运转

之前提到框架的重要性,框架将有效的在你的大脑中形成图式,而图式则是你快速定位查找的“捷径”图式的输入自然离不开视觉上的有效建构,同时也是我们说的外显记忆的编码。

但外显记忆会收到干扰,前摄后摄抑制,遗忘等因素的影响,而内隐记忆往往只和通道有关。

因此,建议在学习理解知识做框架的同时,可以一定程度的录制自己的讲解音频,然后利用听觉的通道进行辅助记忆,或者在每晚睡觉前作为入睡的BGM加深内隐记忆。

但需要注意的是,内隐记忆是在提取背景相似的情况下更为有效,so 不要机械的录制知识点(没效果)而是录制理解知识的思路,比如实验性分离是怎么操作的,把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实验复述出来,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实验性分离,具体是任务型分离,还是不同条件的质性分离等等。

5、背诵与碎片化时间

对于11门16本书的专业课,背诵的量可想而知,尤其对于我这种理工科出身,不要太痛苦,我个人的背诵方式是使用ANKI卡片+对比背诵的方式, ANKI卡可随时背诵加深记忆,且依据自己的情况制定遗忘曲线,复述计划,还可随时增加理解注解。

很多人但对于ANKI卡的输入,觉得任务繁重,当然可以借鉴一定的现成卡片(比如找之前用的学姐学长的记忆卡,但想强调,自己输入知识点的过程是很重要的,毕竟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而对比背诵的方式是可以有效降低记忆量,对有关联的知识点做一定的合并,主要理解区别,背诵不同之处可提高效率。

尤其是针对社心(比如自尊与自我效能的区别)、人格(流派内与流派间的对比)、变态(不同人格障碍的主要区别特点)这类的课程,可以一定要按照适合自身的逻辑方式来调理背诵顺序。

并遵照学习记忆的方法,合理安排背诵的时间,做好知识点的穿插背诵,然后用强化程式的方法提升对记忆效果。

至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主要原因是由于自己在职备考,本身时间是很紧张的,因此任何的时间都要有效使用,比如上下班途中是很好的背诵时间,如果你晕车,那么之前提及音频知识录制是不是显得更为重要了?况且听说它和你洗澡刷牙的时间也很配哦,都说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嘛。

6、请留意书上的一切“小知识补充“模块

针对北大的备考,近几年北大更多的采取了与日常生活以及实践案例的结合考察模式,因此备考时,所有书本上的“补充知识”尤其是案例可有效的帮助你理解知识点背后应用的逻辑。

比如心理学与生活中上的“生活中的心理学”已多次作为题目出现在初试的考题上。同时这些小知识中的实验方法也会帮助你打开操作实验的思路。让你的知识有效的迁移。

7、周围同担反馈的重要性

自己埋头学习的过程是很枯燥且容易偏执化的,所以建议找寻一些固定且气氛良好的研友群,不必过多,1-2个足以。

可以用于必要信息的沟通,情感上的支撑,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大家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帮助自己纠正理解上的偏差以及遗漏的知识点。所以,好的群伴,值得拥有。

其它建议

心态这个事,首先,整个备考过程中,不崩几次,那人生怎么能完整呢。

其次,心态稳不稳大概率你的自我效能有关,所以从知识点吸收上找成就感要远比和别人对比来的踏实。

最后,所有的盲目对比都是浮云,就算真的要比,也请遵从自我提升的策略,多爱自己一点。

作为一个初试擦边进复试,英语学渣,最终逆袭一战上岸北大,要归因于自己近300天的努力看书,老师们的帮助,也要归因于自己还算不差的运气。

更要归因于内心的从未放弃。所以对于正在爬坡的你,想说生活从来都是努力+运气的集合,不必苛责,尽力就好。

考研的路程漫长且暗淡,我们就是夜路行人,这一路时而像少年狂奔,时而像迟暮滞困。熬过去,走自己选的剧本,前路终会看见星辰,祝福你

24年北京大学347导学课

24年北京大学347辅导课程




勤思集训:|

勤思网课:| | | | | | | | | | | | | | | | |

勤思资料:| | |

勤思服务:||| | | |

勤思小课:| |

北京大学考研(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