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间公布(2023年考研时间公布)




考研时间公布,2023年考研时间公布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76天后于5月8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非常神秘的是这架飞行器不仅连返回地点没有,连返回具体时间都没有!然而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却爆出了着陆机场机库的被透视雷达拍下的照片,发布者特意提醒4月26日与5月8日照片的特征不一样,难道真泄密了吗?

我国空天飞机返回:被国外透视雷达卫星拍到!

推上某天文与航天大佬Jonathan McDowell@planet4589在5月8日着陆后不久发布了一条推文称:

Second flight of the Chinese spaceplane complete with landing on May 8. Landing time not given.
第二次飞行的中国航天飞机于5月8日完成着陆,未给出着陆时间。

发布时间是5月8日9点13分,乔纳森·麦克道威尔其实有资源了解在中国的空天飞机降落之前了解到这架飞行器可能要准备降落,因为在轨飞行器想要着陆时会大幅改变轨道,而且其新轨道的星下点一定会经过着陆机场,从这些可以判断出这架轨道飞行器即将着陆。

然而他却错过了这个重要时刻,原因很可能是他根本就没注意到这个事件!乔纳森·麦克道威尔的推文本不引人注目,然而在其推文下方的两条互动的留言却把大家给惊到了,一位ID为Todd Master@MasterActual的航天大佬连着发了两张照片,首先是一张4月26日的照片:

熟悉卫星照片的朋友一定看出来这张照片并非表面上看起来的黑白照,而是一张雷达成像的“透视”照片,画面中有一些建筑物,其中有一个建筑物处在高亮状态,建筑物中有一个小白斑点,周围也有一些高亮的框框架架,下图是一张5月8日的照片

这两张照片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差别,但只要仔细看一下这张高亮区域的建筑物周围就能看到有些不一样,高亮反光点多了,而且建筑物中的反光点也从一个变成了至少2个以上的反光点,就像作者描述的那样,5月8日的照片比4月26日照片看起来热闹多了!看到这里估计大家已经有几个想法了,笔者给大家捋一捋,估计有如下几个问题:

  • 1、这个机场在哪里?
  • 2、为什么就那么肯定中国的“空天飞机”在这里降落?
  • 3、卫星为什么能拍出透视照来?以后还有机密可言吗?

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机场在哪里?对于关注中国空天飞机的朋友来说,要找到这个机场并不难,笔者也非常熟悉这个机场的位置与周围的景观,所以看到照片的第一眼笔者就已经判断出是罗布泊西北角一个著名的“三角形”机场,就如下图:

照片所拍摄的位置就在跑道的中间位置,将地图放大截图如下:

估计大家都发现了,两者的照片中的建筑物完全不是同一个级别,Google地图中的建筑物只有一栋,而照片中却有很多栋,如何确定是同一个位置?

请注意跑道周围的几块建筑垃圾的形状,这几块云朵一样的“造型”笔者判定是建设机场时对方的土方,还有轮胎压出来的印迹通向跑道附近的位置,所以建筑垃圾的判定是有理由的,也因此这个位置已经确认。之所以没有建筑物是因为Google地图拍摄时间在2020年,当时该处的建筑物还没开建。

第二个问题:为何要在此处着陆?

这个理由确实不好确认,比较确定的是这是一架绝密的空天飞行器,总不能跑某个国际机场着陆吧,而且它当时着陆的时候必须净空,在忙碌的机场显然不太合适,而大西北的罗布泊某机场显然比较合适。如果按

另一个会在这里着陆的理由是因为这里的跑道长达5.2千米,国内民用机场很少有这么长的跑道,之所以建那么长是因为这里将成为未来空天飞机的测试起降场地,不只是它够长,而且它还能延长,如果按23跑道方向继续延伸,另一端也同步延伸,它的总长度可达10千米左右。

半条道就已经在5千米左右

如此长的跑道在未来可以作为巨型空天飞机起降的场地,比如腾云二级入轨空天飞机或者云龙一级入轨空天飞机,这种能在高超音速下飞行的地面起降飞行器需要很长的跑道,比如像NASA已经退役的航天飞机,其跑道接近5千米,如果比航天飞机更大,那么距离也会更长。

还有一个理由是这个罗布泊附近的机场跑道呈三角形布置,这种跑道模式是可以进场时无论哪个方向的侧风都有跑道可以降落,是测试飞行器比较理想的降落机场,不过目前只有一条跑道建设完毕,另外两条跑道只是平整了下,也许已经可以作为野战机场使用,但不适合起落架低地面高度的飞行器着陆。

第三个问题:透视建筑物的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

其实这是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照片,穿透部分建筑物是它的拿手好戏,其原理是利用飞行器带着天线在飞行时发射电磁波脉冲,在接收这些信号时候记录回波的振幅与相位,再将这些信号加以处理,模拟出一个大尺寸天线发射的信号,相当于“合成”了一个大尺寸的雷达天线,所谓的“合成孔径雷达”名字就是其原理得来的。

合成孔径雷达是在运动中成像的,它可以装载在飞机或者卫星上对地面大面积成像,并且由于电磁波还具有对非金属建筑物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的成像方式让它具有一定的“透视”能力,也就是说使用阻断红外辐射的方式伪装即可阻止可见光与红外波段的侦察,但对合成孔径雷达是无效的,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

合成孔径雷达对金属物、地面等成像非常不错,它能在极差的气象条件下对地高清成像,基本不受昼夜以及恶劣天气的影响,并且由于合成孔径雷达具有穿透能力,可以对地下掩体以及建筑物内成像,也是卫星对地成像的重要补充。

此次成像的是UMBRA Lab公司,这是一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芭芭拉的卫星对地成像公司,2021年发射了首颗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微卫星,使用以9.8 GHz为中心的1,200 MHz频段宽度进行星载合成孔径成像,在515公里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卫星上提供25厘米分辨率的图像,这个精度已经相当高了。

中国海丝一号夜间拍摄的苏伊士运河

要防止合成孔径雷达偷窥其实并不难,虽然它具有部分穿透能力,但对金属物也是无能为力,只需要一个铁皮棚子就基本能防止合成孔径雷达偷窥了,另外当建筑物层数比较多等情况时穿透能力也不好,所以不敏感的场合也无需加固,只需要在不想被头盔的时候干扰下合成孔径成像即可,操作还是很方便的。

以上三个问题,基本可以打消各位认为已经泄密的念头,毕竟很多信息都是公开的,比如中国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轨道数据,星下点轨迹,近地轨道上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等等,有资源的公司拍到照片也是正常,各位也不必太担心。

中国空空天飞机:究竟是种怎样的飞行器?

5月8日着陆的这架飞行器是2022年8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使用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一款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尽管到现在都没有公开过详细资料,但就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很可能是一款和美国X-37B同级别的飞行器。

X-37B

这是这架飞行器的第二次轨道任务,前一次飞行是在2021年7月16日,同样也是在酒泉发射中心起飞,不过降落在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机场。据比较了解中国航天的消息人士称,这架神秘的飞行器的前身很可能就是2007年曾出现在网上的“神龙空天飞机”

此后15年时间里,这架飞行器的信息甚至比中国载人登月计划都还要神秘,在新闻上总共出现不到5次,而且从未公开过具体参数,只能参考波音的X-37B分析尺寸,X-37B的数据为:

长度为8.92米,翼展4.55米,最大起飞重量为4.99吨,有效载荷空间为2.1 x 1.2 米,由于其需要重返大气层以及多次使用,5吨的机体内除了结构重量与变轨的燃料外,载荷大约只有250千克。

不过在2022年8月5日的这次发射让大家意外的获取到了中国这架神秘飞行器的大致参数,因为当时CZ-2F的整流罩视频被公开在了社交媒体上,有朋友根据其中的比例参数,分析出了这架飞行器的大致参数,和X-37B大致类似。

另外一个比较确定的参数是中国的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很有可能也是双垂尾的,因为从掉落的整流罩上的突起基本应该是机翼与垂尾的突起部分,为了适应CZ-2F的整流罩,这两个部位由于翼展的原因做了一个包覆,这也是成本最低并且对发射气动影响最小的做法。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有什么意义?

我们注意到网友将这种飞行器称为中国的“空天飞机”,其实这个定义有一点不准确,因为就目前而言,空天飞机属于水平起飞进入近地轨道并返回地球水平着陆才能被称为空天飞机,而X-37B和中国的这款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是垂直起飞入轨,返回地球水平着陆,属于航天飞机的类型。

炒航天飞机的冷饭?准确地说也不能这样形容,航天飞机体系太庞大,成本太高,还容易发生故障,这是无法继续下去的重要原因,而这种小型飞行器成本比较低,相对使用成本也低,入轨后可以长期执行任务,大范围轨道机动,是非常不错的特种任务执行者。

另一个其实意义更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新闻,5月3日,西安航天动力所介绍了一种吸气式组合动力已经成功测试,笔者根据八股文描述分析出这是一种TRRE的组合式发动机,预计将在下一个年度测试,但笔者发现了一个事实,测试时间是在2022年11月,所谓的下一个年度就是2023年,也就是今年!

这款TRRE发动机是干嘛的各位知道不?是腾云二级入轨的一级飞行器主发动机,这是一种涡轮喷气、亚燃/超燃与火箭结合的发动机,看着结构很复杂,但其实就是并联的TBCC(涡轮喷气+亚/超燃)的改进版。

TBCC有一个缺点,即涡喷在达到2~3马赫切换为冲压发动机会存在模态转换的问题,推力衔接不好存在落差,另外在亚燃向超燃模态转换时会遭遇“推力陷阱”,甚至工作不稳定熄火,而火箭的存在就是在这几模式转换时平稳过渡。

腾云二级入轨飞行器,一级是一架大型高超音速飞行器,将子机(二级)带到33千米高空后分离,二级飞行器是一架火箭推进的飞行器,气动外形应该非常类似于8月5日发射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分离后将在火箭推进下直接入轨。

返回过程基本和航天飞机比较类似,由于存在比较大型的机翼,在大气层中返回时存在升力,因此过载要比飞船半弹道返回的3.2G左右会小一些,与航天飞机过载差不多,未来用这种方式入轨将可以直接搭载几乎不经训练的普通游客。

这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的意义就在这里!TRRE发动机准备完毕、子级飞行器技术也已经验证,2023年还将首飞一级飞行器,所以各位看啊,我国计划的2030年腾云二级飞行器还真在按部就班的展开,希望早日坐上国产的空天飞机。

考研时间公布(2023年考研时间公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