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研究生报考条件)




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研究生报考条件

即将要和一位老朋友告别,认识了他十八年,这是第一次我们分开的时间超过半年。

到现在,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一起去攀岩,第一次一起看电影,第一次十指紧扣的画面。

我就是非常容易就会回忆过去的人,也不时会发各种想当年的朋友圈,于是在友心人里面搜索了“怀旧”这个词,找到了这篇关于怀旧的心理学,分享给大家。

怀旧,并不是油腻,也不一定是现在过得不好,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人的一种正常的对自己的思考和情绪的接纳而已。

希望这位老朋友,能带着我的思念去远行。

Best,

Yours K

往日时光

谭维维 – 谭某某

哈利波特第8部刚刚面世,就引发了全球“哈迷”的疯狂抢购。然鹅哈利已经战胜了伏地魔,难道吸引哈迷抢购的真是婚姻家庭肥皂剧么?

才不!他们抢的不是《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抢的是回!忆!抢的是哈利的魔法学校伴随自己成长的过程,是一份掺杂着追忆、温暖、美好的「怀旧」心情!

怀旧(Nostalgia)源自希腊文中 nostos(返回家乡)及 algos(痛苦)之组合,字面意思即是“思乡之苦”。从那以后它便摆脱不了坏名声:

  • 17世纪瑞士内科医生Hofer针对在异乡无法归家的瑞士雇佣兵,提出“怀旧”是一种由恶魔所引起的大脑疾病;

  • 直至19世纪,它被视为一种心理症状,学者们说它是会带来焦虑虚弱、食欲不振、失眠与发烧症状的身心疾病;

  • 20世纪中叶前还被列在精神紊乱、适应不良范围内……

总之,「怀旧」宝宝就这么被从一个火坑拎出来,再推到另一个土坑。

黄天不负有心人,在20世纪末,它得到学者们的正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纷纷发言描述怀旧不同于思乡病的特点:也即范围更宽广,发生的群体更普遍,对个体也有着独特的意义。

较公认的说法是,怀旧是个体对过去的渴望,也许渴望的是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地方,TA更多的与温暖的过去时光、快乐的童年等相联系。

直到现在,心理学研究者们才开始将怀旧视为一种情绪体验,有人强调它是对过去温暖感受的快乐体验,也有人坚信它是“往者已矣不可追”的悲伤感受。

怀旧(Nostalgia) 对过去一种渴望和怀念的情感,苦乐参半,既伤感又向往,但大部分时候是美好的。既是真正的社会性情绪,又与自我意识有关。

落实到个体,每个人的怀旧倾向都各有不同。高大上的“行为遗传学”研究表明:

怀旧倾向的个体差异有29%源自遗传因素(就是你爸妈遗传给你的基因),特异环境因素(比如你经历过的重大生活事件)解释了70%的个体差异,而共同环境因素(比如你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只能解释1%的个体差异。

也就是说,影响最大的是你自己本人后天的选择和经历。

怀旧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种分类:

① 个人怀旧:源于个人实际生活经历。如对父母微笑、儿时玩具的怀旧。

② 集体怀旧:源于大家共同经历的事物事件。如英语课本中的李雷和韩梅梅、大大卷泡泡糖引起的情绪浪潮。

③ 历史怀旧:源于对整个时代的怀念。如我们追忆魏晋风骨、大唐盛世、民国时期文化风貌等等。

虽然怀旧的内容指向过去,但怀旧实际上不折不扣地提醒我们三个字:

向前看

惊讶吗?我第一次听说时也很惊讶。且来听心理学家们怎么说~

① 怀旧增强趋近动机和探索欲望:堪比狼人变身

实验室中被要求写下一段怀旧经历的人,比写下普通事件的人更想努力做自己想做的或好玩的事,更愿探索从未去过的地方。

你不妨也静下心来写一段你最怀旧的经历,说不定刚写完以后会执行力上身、灵感大发、或是跑去尝试新事物。

② 怀旧提高乐观,every shalalala~

2010年春晚,“小虎队”十余年后再聚首引爆了70后、80后的怀旧热潮,仿佛时光倒流回那个永远干净爽朗的青春时代。

也有可能,你是一位的孩纸(点点看?)。不过,太过沉溺于过去导向带来的情绪,长久来看也是有负面影响的。

③怀旧激发灵感、促进创造性:点亮头上灯泡

研究表明,启动了怀旧感的被试在完成有主题的创造性写作上得分更高(如果你一定要知道主题的话,它们是“公主、猫和赛车”或“寒冷冬天晚上的神秘噪音”)。

④ 怀旧引起亲社会行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研究发现,怀旧条件下的人更愿意和别人坐近点,帮别人捡起更多洒落的铅笔,或给慈善机构捐更多的钱。

此外,怀旧既增加了对自己团体的认同支持,也增加了对肥胖、心理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信任交流。

怀旧记忆中“我们”仍在一起,于是TA让你更有能力觉察身边的友谊、支持和爱,更有人际关系的胜任感。

所以说啊,没事儿多读读日记(记忆中悲伤的部分就自动跳过吧)。

看到这么多怀旧的好处,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你不禁要问,「怀旧心理」为啥这么强大?

既然你认认真真地问了,我就屁颠屁颠儿地告诉你:用一句拗口的话就是,怀旧阻碍自我不连续性,并恢复自我连续性。(严肃起来我自己都怕自己!姐姐说人话,行不?)

自我连续: 是一个人过去和现在相联系的感觉,你的过去、现在、未来感觉都是有联系的,可以理解过去到现在的变化,以及预测未来自我的发展,是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的重要积极因素。 自我不连续: 后果很严重…… (好吧也没有啦)……只是那样的话,你体验到的身份不稳定和断裂会给生活各方面带来麻烦,也就是说,你可能不知道过去的自己怎样变成了现在的自己,也感觉完全无法预测现在的自己未来又会成为怎样。

怀旧,这个大boss,就是心理空间中对上述两种状态进行调控的枢纽,在负性经历引发了自我不连续感之后,怀旧可能会敏感地发现bug,马上进入“调试模式”,抵消不良影响,并令你逐渐恢复好状态。

而「怀旧」能做到这一点,都是因为它促进了我们的“社会联结感”,即感到自己与所爱的人相联系,是被保护、被爱的,可以充分的信任他们。作为社会动物的我们,无论是古代围着星点火苗呲牙傻笑,还是微信里频繁出镜的“抱抱”,都需要互相温暖和联结,共御艰难,怀旧便是其中的一段链条。

I’ll Be There For You

The Rembrandts – Friends: The Ultimate Soundtrack

该音乐因版权失效无法播放,请更换音乐

目前,怀旧在中国的研究刚刚起步,应用却早已已如火如荼。聪明的营销者和设计师早已意识到怀旧是人类永恒的痛点,所以只要和“回到最初的起点”有关的故事,总能成功引发大众共鸣。

从“南方黑芝麻糊”那段家喻户晓的广告片段,到旅游领域纷纷推出以“古镇”“遗迹”和“红色精神”为主题的怀旧旅游,心理治疗领域也开始采用怀旧来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

不仅如此,研究结果表明,怀旧催人上进。

一些促进怀旧的小仪式(仅供参考):

当你觉得独在异乡倍思亲的时候,或者当你加班到凌晨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时候,你还可以这样利用你的怀旧心理:

① 桌角上摆上你最喜欢的家人或朋友合影、手机里存着最喜欢的留念记录。

当你累的时候抬头望望那时的盈盈笑脸,想起你们曾在一起度过的美妙时光,是不是立刻满血复活呢?

② 准备一个精巧的“百宝箱”。

里面以不同的隔断放上不同来源的支持力量。比如爸妈在你大考前准备的鼓励贺卡,闺蜜送你的护手霜,还有哪天沮丧时同事悄悄放下的一块丝巾(这样有品位的同事请给我来一打)……

③ 烂笔头记下“惊喜时刻”。

在本子上简短的记下每一天里的感动时分,比如夜深回家总能吃到小食摊的美味夜宵,或是宿管阿姨的咆哮、老妈的霹雳拳。

④ “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有ta的回忆”

也许忙碌的你不能有机会坐下来细细怀旧,就试着在等电梯、打印文件、排队点餐的缝隙时刻沉浸片刻吧。让回忆替代片刻的手机。

几个认真的深呼吸后,你便会坐上时光机,回到记忆中那个无比幸福的时刻。

Yesterday Once More

Carpenters – Yesterday Once More

该音乐因版权失效无法播放,请更换音乐

如果,你不习惯用drama的形式怀旧,但把一切深埋在内心深处。

那,同样,祝所有人的美好回忆永不褪色。

— 友心吹水会 —

老友们,你有什么怀旧的时刻?

快留言和我们说说吧!

-end-

本文由友心人原创出品,转载前请阅读友心人(微信号:yosumn),如需加入白名单,请提供微信公众号ID。

作者|茉娅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

参考文献

Abeyta, A. A., Routledge, C., Juhl, J. (2015). Looking back to move forward: Nostalgia as a psychological resource for promoting relationship goals and overcoming relationship challeng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9(6), 1029-1044.

Baldwin, M., Biernat, M., Landau, M. J. (2015). Remembering the Real Me: Nostalgia Offers a Window to the Intrinsic Self.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8(1), 128-147.

Sedikides, C., Wildschut, T. (2016). Past Forward: Nostalgia as a Motivational For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5), 319-321.

Sedikides, C., Wildschut, T., Cheung, W., Routledge, C., Hepper, E. G., Arndt, J., et al. (2016). Nostalgia fosters self-continuity: Uncovering the mechanism (social connectedness) and consequence (eudaimonic well-being). Emotion, 16(4), 524-539.

Sedikides, C., Wildschut, T., Routledge, C., Arndt, J. (2015). Nostalgia counteracts self-discontinuity and restores self-continuity.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45(1), 52-61.

Stephan, E., Wildschut, T., Sedikides, C., Zhou, X., He, W., Routledge, C., et al. (2014). The Mnemonic Mover: Nostalgia Regulates Avoidance and Approach Motivation. EMOTION, 14(3), 545-561.

Wildschut, T., Bruder, M., Robertson, S., van Tilburg, W. A. P., Sedikides, C. (2014). Collective nostalgia: A group-level emotion that confers unique benefits on the grou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7(5), 844-863.

薛婧, 黄希庭. (2011). 怀旧心理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04), 608-616.

本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回复这些关键词,可看文章:| 职场 | 职场压力 | 决策 |

| 性取向 | 失恋 | 婚姻 | 假性亲密关系 | 母亲 | 亲子 | 欺凌 | 出轨 |

| 友心影院 | 友问 | 小变 | 友分享 | 电影 | 友一推 |

| 精神 | 失眠 | 正念 | 情绪调整 | 强迫症 | 精神病院 | 抑郁症 | 催眠 | 自闭症 |

| 倾诉 | 幸福 | 活在当下 |

| 脸盲 | 游戏 | 视觉设计 | 犯罪心理学 |

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研究生报考条件)

赞 (0)